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Echinoidea 海膽綱
Family: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
Scientific name: Echinometra mathaei
Chinese name: 梅氏長海膽
Author: (Blainville, 1826)
Max. Size:
Common name: rock-boring urchin
俗名: 豬槽海膽、番仔膽
形態特徵: 梅氏長海膽由潮間帶到水深5公尺左右的亞潮帶都常可見到,但以低潮線附近的碎浪區最為常見。此海膽體殼為長橢圓形,長徑5公分以下。棘刺粗短不具毒性,呈圓錐形,其上有縱肋。體色個別差異大,以棕、黑色為主。棘色有紅棕色、黃綠色、白色等不一而足。具有堅硬的棘刺,可以將礁石及水泥消波塊磨出一道道長條形的凹槽躲藏其中。由於牠們的體殼略呈長形,酷似以前養豬用的飼料槽,因此被稱為“豬槽海膽”。此種海膽會用棘刺在珊瑚礁或岩礁上磨出洞穴躲藏,岩石那麼硬,梅氏長海膽的刺怎麼可以挖出一個洞來。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梅氏長海膽平時會分泌酸,這些酸會慢慢侵蝕岩石。珊瑚礁的成份主要是碳酸鈣,碳酸鈣很容易受到酸侵蝕。再加上許多棘刺的挖鑿作用,隨著海膽身體的成長,這些洞就愈來愈大。牠們似乎整日皆侷限於自己所挖的凹槽中活動,並不離開巢穴,有固定棲所的習性,其刺棘長度常與所居的岩穴大小配合。以攫取漂流到巢穴的藻類碎片為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11/28夜間
攝影地點: 墾丁, S. Taiwan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晴
水況很好,浪小,所以能見度佳,水溫24度。
今天的主要課題是為了瞭解「梅氏長海膽」是否會走出其棲息處逛大街,以解之前的疑問,我與Darren於當天的白天先觀察並記住幾個梅氏長海膽的地點,並於夜潛時再到那些地點再次觀察牠們是否有出走外出覓食的現象,發覺牠們還是侷限在原地,證明梅氏長海膽並沒有離開巢穴外出覓食的跡象,但大多會移動到牠們所挖掘凹槽的邊緣處,相信該凹槽的邊緣處較能攫取漂流到巢穴附近的藻類碎片為食。
有一篇由趙世民、陳邦欽所撰文的「海膽的罩門」很有趣,是有關梅氏長海膽被果粒蛙螺所食的目擊現場與推論,值得拜讀與思索。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7/249/7.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