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名稱
|
股癬;Tinea cruris
|
俗稱
| |
好發年齡
|
成年人較常見,好發於男性、肥胖者及易流汗者。
|
分佈部位
|
鼠蹊部、腹股溝、會陰和肛門周圍(陰囊及陰莖少見)。
|
致病原因
|
癬菌感染
|
症狀與特徵
|
股癬,基本上其患處的臨床表現與體癬相似,分佈部位由鼠蹊部、腹股溝蔓延到大腿內側及肛門周圍,乃至於臀部,多為兩側對稱性發生,初期是幾個米粒大的紅丘疹,隨病情加劇,紅疹會往外逐漸擴大,病灶中心的發炎現象卻減弱或消失,邊緣部分因病情活動性強而形成鱗屑脫皮樣境界明顯的環狀隆起並有劇烈搔癢感。常因患者搔抓,而有濕疹樣的變化、浸潤增厚、苔蘚樣變化。皮疹氣候轉涼或局部保持乾爽後,邊緣處的病灶即能減輕變得較不明顯。
|
圖片
| |
治療
|
以抗癬菌藥物為主,一般而言,以外用藥物為優先,若治療無效,則口服抗黴菌藥(如Griseofulvin、Itraconazole、Terbinafine)為最佳治療方式。
當罹患股癬時,如病人誤用濕疹藥膏,就會使病灶越擦越大片、越厲害,症狀會更加惡化,延誤了治療時機。此外,股癬要跟對磨疹區別,以免用藥錯誤。
預防及治療股癬除遵醫囑用藥外,病人最好能常保持身體乾燥,能吹冷氣最好不過的;外衣及長褲也要穿寬鬆吸汗且透氣的棉織物,洗完澡及流汗後要趕快把身體擦乾,如此才能促進疾病早日痊癒。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